|
|
|
雾灵山大字石上的那点人和事之五------戚继光雾灵山大字石 锦带花 迎红杜鹃 白色锦带花 雾灵香花芥 兴安升麻 ~雾灵山大字石万历年间刻上去的还有总都督戚继光,总都督是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总理练兵兼镇守蓟州等处总兵的简称。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于嘉靖七年(1528)生于山东蓬莱。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戍要略》、《止止堂集》。 戚继光出身将门。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军事生活的熏染,很早就抱有忠心保国之志。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他以祖父辈为榜样,“留心韬略,奋迹武闱”,决心为保卫海疆做出贡献。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今山东蓬莱县)指挥佥事。很快升迁为都指挥佥事,主管山东防倭军务。因浙江地区倭患严重,调任浙江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署都督佥事;都督同知;福建总兵官,镇守福建和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戎务。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在当时的东南沿海一代为抗倭主力近八年时间使浙江沿海得以平安。 隆庆元年(1567)初,给事中吴时来等人请调南方抗倭名将两广总督谭纶、福建总兵戚继光和广西总兵俞大猷到北方专督练边兵,相继担任神机营副将;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练兵事务,节制三镇,权力与总督相同,当时的蓟州镇总兵是郭琥;右都督,以总理衔兼任蓟镇总兵,专职负责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 隆庆六年(1572),戚继光建辎重营三座,又创车战营六座,造战车1109辆,分置密云、建昌(今迁安东北)、遵化等地。布置妥当后,就在这一年冬天,时任总理练兵兼镇守蓟州等处总兵的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戚继光,聚集车步骑军约10万人于长城边进行实兵对抗演习七天,又校阅多日,为古代练兵史上之壮举。演习之时曾邀兵部尚书谭纶、阅视蓟辽保定等处边务的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使(简称阅视侍郎)汪道昆、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的都察院右督御使兼兵部右侍郎(简称总督侍郎)刘应节、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副使(简称巡抚都御史)杨兆、兵部郎中左兴、户部郎中侯治国、兵部副使王一鄂等官员前来观摩。观摩之余在协守蓟镇副总兵张臣、分守游击任良相、分守游击李如梗等地方官员的陪同下视察了曹家路长城防务,顺便越过长城关口,攀登久负盛名的雾灵山。 万历二年(1574),戚继光因为守边有功,调入京师,晋升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后又加封太子太保(太子三师系列,从一品)、左都督;少保(三孤系列,高于太子三师系列)。 万历十一年(1583),万历皇帝在谗臣给事中张鼎思的荐言下,一面追夺张居正的已封官阶,一面排挤张居正的信臣戚继光,声称戚继光不宜留在北方守边做官。万历皇帝便将其调任为广东总兵,官职虽然依旧,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拱卫帝都的重要地位。 |